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拆书帮丨8月人文社科联合书单:谁住进了养老院

时间 :2023-08-28 17:05:51   来源 : 正观新闻

《百年腐朽:一部西班牙政治史》

[英]保罗·普雷斯顿著,何小鸿译,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资料图片)

十九世纪末,美国战争耻辱性的失败让西班牙失去全球大国的地位。此后西班牙历经君主王朝、德里韦拉的独裁统治和短暂的第二共和国,最终迎来君主立宪时代。然而无论政体如何更替,西班牙政府始终深陷腐败、治理无能的泥淖。本书讲述了一百多年来西班牙上层政治的历史。

《沉默的过去:权利与历史生产》

[美]米歇尔-罗尔夫·特鲁约著,武强译,见识城邦|中信出版集团

这是一部关于历史是如何诞生的现代经典著作。通过对历史的犀利审问,让历史中沉默的过去开口说话。只有当人们开始认真审视历史究竟是什么时,才可能将历史与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地球气候简史》

[加]史蒂文·厄尔著,魏科译,东方出版社

本书主要关注过去46亿年来地球气候演化的自然过程,了解这些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有助于我们充分理解目前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当洞悉了古老的过去,我们会发现,过去一个世纪所发生的气候变化完全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不是自然气候强迫的结果。

《帝国与革命:埃德蒙·伯克的政治生涯》

[英]理查德·伯克著,梁雪、贾丁译,索·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埃德蒙·伯克生活在历史上最非凡的时期之一。他努力应对大英帝国在印度的危机,积极争取与美洲殖民地的和解,并在三场欧洲战争中批评国家政策。他还主张改革英国议会,推动爱尔兰的宪法改革,并成为法国革命论争中的核心人物。本书鼓励我们将伯克还原到他最初的政治和智识背景中,剥去了对其思想长期积累的失真解读。

《父权制与资本积累:国际劳动分工中的女性》

[德]玛丽亚·米斯著,李昕一、徐明强译,上海书店出版社

本书是德国社会学家玛丽亚·米斯的代表作,也是改变西方女性主义范式的经典作品。米斯批判了资本主义父权制在身体、生育、劳动、思想等多重领域对女性的剥削。她发明了“家庭主妇化”概念,道破女性、自然、殖民地作为剥削对象的同质性。从中世纪“女巫”到当代女工,女性一直是资本贪欲下的最大受害者。

《革命与图像: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图像与政治文化》

汤晓燕著,人民出版社

作者历时七年,收集整理了3000多张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图像,通过与文字档案材料进行细致对比研究,对图像中呈现出来的法国大革命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分析,力求从原始图像资料中探寻当时的政治斗争、民众心态与时代特色,刻画出“另一个大革命”或曰“图像中的大革命”。

《浪漫派为什么重要》

[美]彼得·盖伊著,王燕秋译,译林出版社

本书重新阐释了浪漫主义的定义,并认为“复数”的浪漫主义是真正把握其精髓和表现的途径。在彼得·盖伊的笔下,来自德国、法国和英国的浪漫派先驱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也呈现出某种“家族相似性”。盖伊还证明浪漫派的影响一直延续到20世纪,其深刻的烙印可以在T.S.艾略特和弗吉尼亚·伍尔夫身上找到。

《理查三世史》

[英]托马斯·莫尔著,夏海涛译,商务印书馆

理查三世是英格兰约克王朝最后一位国王,也是金雀花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本书主要叙述了理查登上王位随即垮台的短暂过程,并非完整描述了理查的生平,但对他杀害自己的侄子,残暴对待他的家人,以及阴险狡诈、不择手段的行为进行了详尽揭露。作为同时代记录,本书是研究理查三世及其英国历史的重要史料。

《梁启超:亡命(1898-1903)》

许知远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许知远“梁启超五卷本”第二卷,讲述走向世界的梁启超。三十而立的梁启超,以世界经验反观中国困境。他逐渐脱离康有为,获得智识上的独立,也走到了思想成熟的关键时刻。从“维新”到“新民”,梁启超再一次推动了“变革”。

《全球史学史》(上下册)

[加]丹尼尔·沃尔夫著,陈恒、李月、屈伯文译,上海三联书店

本书是第一部叙述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史学思想和事件多元并存、互融并进的论著,在时间上囊括了从大约4000年前至20世纪末,探讨了不同社会、政治和文化语境中形成的不同史学传统,以及历史学在不同社会中的地位变化;在空间上涵盖了传统史学史研究中通常忽略的亚非地区。

《瑞吉娜之谜》

[丹麦]尤金姆·加尔夫著,京不特译,商务印书馆

本书与一场为西方文学和哲学带来震撼性影响的爱情故事有关。哲学家克尔凯郭尔1840年向瑞吉娜求婚并定下婚约,但一年后解除了婚约,令人困惑不解。本书作者偶然获得了瑞吉娜与家人之间一百多封不为人知的信件,从而更全面、生动地讲述了克尔凯郭尔与瑞吉娜谜一般的恋爱关系,提供了对他们生活和著作的新的认识可能性。

《上海繁华:经济伦理与近代城市》

[美]叶文心著,王琴译,殷守甫审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回顾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社会文化史,透过考察上海的金融、出版和现代百货业,作者生动描绘了中国第一批城市中产阶层。在国家角色尚弱的20世纪初期,这个新富阶层在从商与消费被视为爱国志业的观念下,不仅取得在儒家社会的正当性,从而改变上海,更成为近代中国政治与民族主义发展的主要力量。

《谁住进了养老院:当代中国的“银发海啸”与照护难题》

[美]葛玫著,刘昱译,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这是一部针对中国养老机构的民族志调查报告。作者基于历时13个月的实地调查和采访,从老年人视角呈现了衰老和照护的日常,将中国传统的养老观念与照护理论相结合,从时间维度描述中国经历的养老形势变化,从空间维度展示不同形式的养老机构,分析当下养老困境,剖析老年人、家属及照护人员面对的衰老、死亡和照护难题。

《素锦的香港往事》

百合著,中华书局

本书以素锦和妹妹素美之间的真实通信为基础,讲述了素锦在香港二十年的日常生活和悲喜。通过本书,我们能感受到素锦作为一个女人,一位母亲,在港二十年间的隐忍及煎熬;也能看到一位香港普通小市民对于生活和世事的种种态度,特别是对于香港1956年到1976年这二十年间的变化与发展的独特体会。

《土豆帝国》

[英]丽贝卡·厄尔著,刘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土豆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大部分人在公元1500年之前对它还一无所知,但如今它遍植全球,成功进化成一种世界性的粮食作物。本书追踪土豆走向全球的历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饮食观念如何与资本主义的出现、自由市场的发展相纠缠,最终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一部分。

《托马斯·哈代传》

[加]迈克尔·米尔盖特著,王秋生译,上海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这部新版传记中,哈代生活中大大小小诸多方面都得以全新阐释,包括他的家族背景,他作为诗人的自学之路,他与首任妻子以及她与他家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他的爱欲纠葛,他与那些抱负不凡的女性作者之间隐秘的合作,他参与自己官方传记的秘密写作,以及他如何将卓绝的创造力延续至耄耋之年。

《韦伯传:思与意志》

[德]迪尔克·克斯勒著,高星璐、黄自勤译;阎克文审校,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社会学家克斯勒对马克斯·韦伯求真之路的回溯,从19世纪中叶韦伯家族父辈活跃时期开始,直至其生命历程告终的战间期,入微的叙述盘桓于普鲁士崛起复又衰颓的历史当中。马克斯·韦伯,这位社会学巨擘、普鲁士公民和恋母之子,他所经验的世界,他所遭遇的人生跌宕,还有他所周旋的德国文化科学界,一一在书中呈现。

《无政府:东印度公司的崛起》

[英]威廉·达尔林普尔著,陆大鹏、刘晓晖译,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东印度公司在存续的275年里,凭借军事与资本的力量,让莫卧儿帝国由盛及衰;荷兰、法国殖民势力逐步退出在印度的竞争;印度手工业萧条、骑兵阶层消失,服务于英国人的士绅阶层出现,平民在兵荒马乱下苟延残喘、大饥荒中饿殍遍野。达尔林普尔讲述了这段历史,展现了印度“黑暗时代”混乱、腐败、暴烈的无政府状态。

《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林小英著,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考出一个清、北学生,掩盖了县城中学的多少瑕疵!”北大教育学院林小英历时3年,深入6个省份7个县域25所不同层级学校,用纪录片式的分镜头细致呈现了县域教育的生态,深度剖析了中国“以县为主”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所面临的困境的根源及其后果,详解县域教育何以在今天这个时代成为一个问题式的存在。

《现代美国的起源》

[美]默里·罗斯巴德著,[美]帕特里克·纽曼整理汇编,粟志敏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出现了许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实践。这个时期被称为“进步时代”。有别于传统的历史学家,罗斯巴德在本书中并非向读者详细描述进步时代。相反,他以大量史料为基础,对这个时代进行了革命性诠释,深入分析了当时政策选择背后的原因、推动群体。

《虚拟的权利:中国古代容隐制度研究》

魏道明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容隐是指庇护亲属的犯罪行为,帮助其逃脱法律制裁。在中国古代社会,设立容隐制度的目的何在?社会文化与国家司法是否做好了真正接受这一制度的准备?容隐行为的正当性是否会被真正认可?本书依据法典及其他文献的记载,以清代为例广泛搜集75条生动的案例,通过对容隐制度发展轨迹和司法实践的描述,试图回答以上问题。

《以山为业:东南山场的界址争讼与确权》

杜正贞著,新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山为业”一方面是说人们以山场为生计资源,另一方面也是在说人们围绕着山场资源形成各种权利关系,这些权利关系,在传统中国通常被笼统称为“业”。唐宋以来,东南山场被加速开发。从最初的“无主”状态,到确权,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界”的出现,是这个过程中关键性的一步。

《真实与虚拟:后真相时代的哲学》

金观涛著,中信出版集团

真实性哲学的探索来自对现实问题的反思。真实性的丧失难以避免,其背后是现代社会价值基础的坍塌。在《消失的真实》中,作者讲述了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源,而这本书将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作者认为,要找到这一方法,最根本的是要破除因为科学与人文割裂导致的现代人对科学发展的迷信与幻想,建立一种科学认识论的新框架。

《中国戏七讲》

李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百年身、千秋笔、儿女泪、英雄血……作者认为,戏,是诗、词之后“最中国”的抒情方式,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认知、思维、记忆、表达和交流、互动的方式。本真意义上的中国戏,要从中国戏(以京剧、昆曲为代表)的可追寻处(可听、可看处)讲起,而非停留在文学史和戏曲史中以文字钩沉。

(来源 澎湃新闻)

标签:

推荐文章

X 关闭

X 关闭